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暂时性寄生虫,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,仅次于蚊虫所能够传播很多疾病的病媒生物,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莱姆病、森林脑炎、蜱传出血热、蜱传斑疹伤寒等等,还有安徽等地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……
以下呈现出肉眼不易见的蜱的活动、吸血及产卵等特殊场景,片中动画模拟逼真科学,更加清楚理解蜱虫吸血的颚体结构,“蜱”一下,真可怕。
蜱是不会飞翔或者跳跃的,这就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,主要是生活在野外,如山区、郊外、森林里,一般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,如趴在草尖或者树尖。
蜱的第一对足末端拥有特殊的感受器---哈勒氏器,“自带探测设备”,会感知到宿主热量或者二氧化碳。一旦有人走过,它会疯狂的晃动身体,有一根足接触到了人,会迅速勾住,一瞬间就爬到人身上进行叮咬吸血,一般比较喜欢在颈部、耳后这样一些皮肤比较薄、不容易被发现、不容易被瘙挠到的地方。
蜱叮咬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皮肤感染,另外可能吸血过程中,携带病原体可以通过口器输入宿主,宿主体内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口器进入蜱体内,口器就是病原体“中转站”。
口器呈倒钩状,叮完以后与皮肤连接非常紧密,也注定了,不能“粗暴”对待。如果生拉硬拽,它就“死”给你看,很可能拉断就把口器留在皮肤里了,导致病毒感染。
颚体俗称为假头,似头不是头,是蜱吸血的主要结构器官,由颚基(假头基)、螯肢、须肢和口下板四个部分组成,各有功用。
雌全沟硬蜱颚体背面和腹面示意图